据红星新闻报道,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最近的发声就暴露了这一问题。他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公开表示,自己的签证被撤销,是美国为了打压他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而采取的“政治手段”。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也因签证问题未能赴联合国发声。如此一来,联合国的中立性和全球代表性遭遇了严重质疑。
联合国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历史,源于二战后的全球格局。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多边组织,其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作为常任理事国,美国一直以来不仅在安理会内占有重要地位,还掌握了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的选择权。然而,这样的“东道主”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暴露出不小的隐患。
美国作为联合国总部的东道国,享有广泛的主权特权,包括签证发放权。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代表团成员因“签证问题”无法顺利入境,其中尤以巴勒斯坦代表团、伊朗代表团为最。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许多国家的代表团入境,甚至将签证政治化,影响多边议程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联合国总部搬迁提议”并非一时兴起。早在1945年,苏联领导人就曾提出将联合国总部设在苏联境内,特别是位于黑海沿岸的度假胜地——索契。然而,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苏的微妙关系,联合国最终选择了纽约作为总部。
然而,如今的俄罗斯显然不满足于仅仅“老大哥”的历史地位。拉夫罗夫的提议,既是对美国滥用联合国东道国权力的强烈反击,也是俄罗斯寻求在国际秩序中更大话语权的策略之一。通过推动这一提议,俄罗斯不仅提醒国际社会关于美国对联合国的操控,还试图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一个替代方案。
索契,作为俄罗斯的“门户城市”,承载着特殊的政治和历史意义。2008年索契成功举办了冬季奥运会,近年来也成为国际会议和外交活动的举办地。拉夫罗夫的言论背后,暗示俄罗斯愿意将索契打造为一个国际性新平台,替代美国在联合国事务中的控制地位。
无论是哥伦比亚总统的签证被吊销,还是拉夫罗夫对联合国职务不公的批评,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深层次问题:联合国的独立性正遭遇越来越严重的考验。美国的霸权心态已经渗透到联合国的运作当中,单纯的“搬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联合国的历史使命并未改变。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其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够有效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然而,当前全球秩序的变化,使得联合国的作用逐渐被削弱。美国在联合国的滥用权力,已经使得许多国家对其公正性和中立性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的运作将难以恢复其早期的公信力。
其次,代表性失衡是联合国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尽管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据全球42%,人口占全球80%以上,但在联合国的关键岗位上,这些国家的声音依旧微弱。拉夫罗夫提出的“北约国家垄断联合国职位”的问题,正是这一失衡的体现。如此结构性的不平等,使得全球南方国家的诉求在联合国内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回应。
关于“联合国总部迁离纽约”的讨论,虽然引发了全球关注,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一提议几乎不可能成真。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08条,搬迁总部需要得到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成员国同意,并且五大常任理事国必须全票通过。然而,美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显然不会支持这一提案。就算在程序上有所突破,搬迁也意味着极其高昂的成本,如安保、基础设施的重建等,且不知有多少国家愿意承担这笔巨额开销。
在解决联合国未来发展的问题时,最急迫的任务是解决代表性失衡和权力滥用的问题。美国的霸权行为已经让许多全球南方国家失去了对联合国的信任,因此,联合国必须通过改革来恢复其权威和公正性。
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联合国的职务分配结构,确保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非洲、拉美和亚洲国家能够在关键岗位上获得更多代表性。同时,联合国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美国及其他东道国不再滥用签证权,影响多边议程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