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萊美獎:台灣設計師首次斬獲獎項的背後故事
台湾新闻

葛萊美獎:台灣設計師首次斬獲獎項的背後故事

发表时间:

台湾设计师李政瀚及于薇获得2022年葛莱美奖(Grammy Awards)最佳唱片包装设计奖,为台湾历史上首个葛莱美奖。

李政瀚对BBC说,他深受台湾知名乐团「闪灵」的启发,因此他的创作路上也希望台湾文化能被认可,此次获奖开心的理由也在此。

「大家其实需要更多关注十几年来,想要将台湾推到国际舞台的文音乐人的努力,」他说。

美国国家录音艺术暨科学学会主办的第64届格莱美奖(Grammy Awards)颁奖典礼4月初在拉斯维加斯的举行。

发表得奖感言时,李政瀚与于薇称: 「台湾是个美丽及爱好和平的国家,十分欢迎大家来访。」 此言一出,即刻在台湾引起热烈讨论。

有人批评他称,发言时应提中华民国而非台湾; 而在中国大陆,网民抨击他以国家指称台湾。

李政瀚说他很意外,引起这么多媒体关注。 他说, 他的发言重点是大家多来台湾看看,认识台湾。

35岁的李政瀚来自台中,从当地的岭东设计学院毕业后,加入了独立摇滚乐团,一边玩音乐,一边做设计,可以说是台湾现正流行的语汇「斜槓」(意旨多元化发展职涯)的践行者之一。

数年前,他暂时放下乐手身份,在台中开了一家设计工作室,主要为音乐专辑设计包装。一同获奖的于薇今年20出头,曾经是李政瀚工作室的实习生,毕业后被他招致麾下。

此次得奖的设计是为专辑《八歌浪Pakelang》而做的。 该专辑是台湾知名摇滚乐团「董事长」与台湾东部原住民阿美族「第二代马兰吟唱队」的跨界合作,在2021年推出。

「董事长」乐团在阿美族吟唱的古调上,再加入摇滚及电子等多种音乐元素,同时将传统乐器,譬如唢吶与原住民吟唱结合。这种跨越族群及乐种的实验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与摇滚乐团的跨界合作,需要谨慎以免让原住民音乐失去灵魂。

受韩国「韩流」在全球文化舞台成功的启发,台湾政府今年加大推动台湾文化产品进军国际的战略。

其中, 台湾文化部不断加码投资影音文化产品补助,除了电影,针对独立乐团或表演者, 政府为获选音乐人提供补助食宿及生活费,以帮助他们到知名的艺术节表演或艺术家驻村搞创作。

在外交困境下,台湾尝试借着文化产业强化其软实力及国际可见度。 借鑒韩国「文化院」模式,三年多前,台湾政府成立了「文化策进研究院」,以民间带头、政府做投资和融资跟进等模式打造台湾的文化产品,而不做个案补助。

但亦有分析称, 政府的直接补助仍然很重要,不可偏废,因为台湾政府的编列的年度文化预算仍太低,投资的金额及过程也十分繁琐甚至官僚。

台湾中山大学艺术管理与创业研究所助理教授魏君颖告诉BBC中文,这次《八歌浪Pakelang》的包装设计得奖,展现出台湾在设计力上持续累积的能量。 「这几年台湾在推动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及出版推向国际的相关补助跟政策繁多」。

魏君颖助理教授长期研究台湾文化,外交及政策。 她认为,疫情导致的消费和观赏习惯的改变,包括线上及串流平台的兴起,如何行销好的台湾作品以及如何让其在巨量的选择中脱颖而出,仍需长时间的观察和对市场的研究。

李政瀚向BBC解释,这次设计缘起,便是「董事长」乐团团长大钧主动来找他并很仔细的将他们乐团的製作理念告诉设计师。

大钧当时告诉他,製作这张专辑,除了希望推广传承台湾原住民文化及认同之外,还要将这张专辑推向国际,因此会推出英文版本,才能报名葛莱美。

李政瀚,要报名葛莱美的专辑都要在美国发行,之后葛来美还会审核专辑是否达到一定的发行量及公司规模。而且,发行英文版本还要聘请专业翻译,将原住民语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行后才有资格报名,报名过程繁琐。

「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大家都知道设计得奖,但是不知道背后是『董事长』跟风潮唱片公司十多年来花了多少心力在推广台湾,而我们的设计只是帮音乐加上旁白而已,」他说。

「董事长」乐团大钧也向台媒表示,台湾流行音乐很难打进西方市场,但结合原住民音乐在国外却是听众可以听得懂,且很有感受的文化产品,他对于专辑设计获奖十分感动。

2005年,风潮音乐与台湾设计师萧青阳合作作品首次入围葛莱美唱片包装设计奖,打开了台湾音乐圈艺进军葛莱美的大门之后,风潮音乐继续瞄凖国际音乐奖项,製作多张专辑,十多年来入围多次葛莱美。

报名门槛较低的全美独立音乐奖,也有许多台湾专辑得到设计或音乐奖项,其中台湾的原住民文化,一直是台湾音乐人推广台湾到国际舞台的灵感来源。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