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通话在即,观察人士普遍预期,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可能访问台湾,恐将佔据这次通话的多数篇幅。
这将是拜登就任总统以来,第五次与习近平直接通话,预计将在星期四(7月28日)举行,具体时间仍然不详。但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表示,两人将谈及台湾紧张局势、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如何管控美中经济竞争等多项议题。
柯比说:「这次对话早已安排好,两位领袖的议程也早就排得紧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星期三(27日)则说,对于此次通话,他「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但他重申,若佩洛西访台,中方「已经多次表明坚决反对佩洛西众议长访台的严正立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挑战中方底线,必将遭到坚决反制,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完全由美方承担。」
观察人士担心中方会对佩洛西访台反应过敏。
美国史丹佛大学弗裏曼·史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员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对BBC记者说:「我想此刻的美中关係裏没有所谓好的时机。」
梅慧琳说:「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的军事动作,紧张总是存在,机会窗口总是存在。我们总能找到任何一方会感到不快的事情。」
佩洛西是否访台仍无定论,但北京方面近日的评论引起观察人士注意。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大校星期二(26日)称:「中方要求美方以实际行动履行不支持『台独』的承诺,不得安排佩洛西访台。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国军队絶不会坐视不管,必将採取强有力措施挫败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对BBC说:「但愿在两位领导人对话之际,问题已经解决,否则这将无可避免的成为这次峰会的焦点。」
「要是美国国会议长的象徵性访问毁了这次对话,那将是个不幸。」
陆克文认为佩洛西应推迟访台:「此刻世界上满布紧张局势,大家疲于奔命,为何要不必要地多加一笔?」
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也认为,佩洛西现在访台「不是好主意」,最少该等到今年稍后时间中共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举行过后。她担心中国军方阻挠佩洛西专机降落台湾的场面可能成真。
葛来仪接受BBC採访时说:「我想拜登总统将试图提升习近平对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信心,他会重申美国并不支持台湾独立。」
「但最终习近平也许会继续对这些承诺的可信性抱持观望态度。我想他会觉得中国得展示点决心,挺住中国的红线。」
美国在其「一个中国」政策下承诺不会与台北建立正式外交关係,但有法定责任协助台湾自卫。佩洛西可能访台的消息传出之后,白宫迅速表态,强调「一个中国」政策并未改变。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永哲(Martin Chorzempa)对路透社分析说,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夸大台湾议题或有利于习近平在国内转移视线,但「任何足以触发美国制裁的强烈反应将对中国以至于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柯比星期三说,佩洛西作为可能执行总统职权的美国政府第三号人物,她的任何外访均属美国国家安全课题,但只有议长本人能决定是否成行。
柯比评论说,中方的「好战」言论对事情「毫无帮助」。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穀物价格暴涨。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和联合国上周签署了乌克兰粮食外运协议,有望缓解局势。
拜登与习近平谈及乌克兰战争的话,很可能会触及粮食问题:美国希望中国能协助应对这场全球粮食危机,但同时指责中国囤粮。
美国国务院制裁协调办公室主任詹姆斯·奥布莱恩(James O』Brien)22日对记者说:「我们希望看到它像个强国般行动起来,向世界各地的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穀物。」
「中国成了活跃的穀物买家,且正在囤积穀物……而世界上数以亿计人群进入了粮食不安全的灾难性阶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本周曾说:「中方对有关协议达成表示欢迎。中方始终高度重视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将粮食安全列为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并于日前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为解决当前世界粮食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中方支持联合国在达成乌粮食安全运输协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应共同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积极努力。」
而打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第一天起,乌克兰安全问题就被世界各地观察人士拿来与台湾安全问题并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Bill Burns)上周再次指出,中国将坚决使用武力收回台湾,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经验与教训正影响着北京计算何时与如何挥军台湾。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本月初曾重申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王毅说:「面对複杂严峻挑战,世界重视的是团结,而不是分裂,需要的是对话,而不是对抗。中方将继续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劝和促谈的一边。」
「一些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挑战中国的主权和『一个中国』原则,甚至蓄意在台海製造紧张局势,这显然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凖。中方拒絶任何将乌克兰危机同台湾问题相提并论的图谋,将坚定捍卫自身的核心利益。」
线上习拜会来临之际,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官员就中国近期在南海的军事活动提出批评。
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助理国务卿帮办)朴正炫(Jung H. Pak)星期二在华盛顿一场智库研讨会上说,中国解放军以不安全方式,拦截在南海上空飞行的澳大利亚军机的行动,有所增加。
她说,北京当局的「挑衅」行为「促进地区局势不稳,破坏其他(南海主权)声称国经济,妨害既有海事秩序,对所有依赖此关键航道,或在其上作业国家的权利和利益构成威胁」。
美国国防部印太事务助理部长伊莱·拉特纳(Ely Ratner)在同一活动上说,2022年上半年,南海海域至少发生了「几十起」涉及中国军方的拦截事件。他称:「北京正有系统地测试我们集体意志的底线。」
「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此等行为模式,此地区早晚会发生重大事故。」
星期一(25日)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週年。中国外长王毅当天称,要「继续将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掌握在地区国家自己手中」,又称「南海不是域外国家的「游猎园」,更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
对话举行前夕,华盛顿官员正在讨论应否撤销部分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年代颁布的对华报复性关税,以增加美中双边贸易,提振美国经济。但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表示,他不预期在两国元首通话前能有任何决定。
但柯比星期二向记者们强调,拜登对关税政策并不满意。
「我们相信……前总统颁布的关税措施设计得很糟糕。我们相信这增加了美国家庭与小企业,以至于农民的成本,但正如大家所见,这没能真正对付中国有害的贸易操作。」
美国国会参议院星期三通过《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The 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众议院目前计划于星期四表决此法案。这项立法将为美国半导体行业提供520亿美元补助,并为投资建设芯片厂的企业提供240亿美元税务优惠。
拜登总统星期一发表网上演说争取议员支持《芯片法案》时提到了线上习拜会,并称《芯片法案》将是与中国在经济上竞争的关键工具。